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到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这四类疾病在全国达到控制标准——家禽发病率降低到6%以下,在全国所有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为此,这四类疾病的综合防控与净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在未来两年内,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几家规模蛋鸡场或家禽养殖场的事情,也不仅是几家疫苗或动保企业的事情,而是涉及包括蛋鸡在内的整个家禽生产链以及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方。目前,针对这四大疾病的净化技术研发情况进展如何?净化示范取得了哪些成效?难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家重点专项主持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岗位科学家、扬州大学教授吴艳涛。
《国际家禽》:请结合疾病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谈谈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对蛋鸡以及家禽行业的贡献。
吴艳涛:体系成立以来的十年是我国蛋鸡规模化养殖发展最快的十年。通过体系这一创新平台,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与养殖企业的直接联系。针对我国蛋鸡业遇到的各种疫病问题,疾病控制功能研究室积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保障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显著提升了行业的疫病防控水平。
在蛋鸡疫病控制技术方案方面,刘秀梵院士倡导并付诸实施的“科学免疫减负”方案和王红宁教授领衔制定的蛋鸡重要垂直传播性疾病净化技术方案等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方面,刘秀梵院士团队与多家动保企业联合研发成功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专门针对在中国鸡群流行二十多年的新城疫强毒-基因VII型病毒,它的问世为新城疫防控及净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A-VII株+WJ57株)”也于2018年获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018)新兽药证字42号]。由刘胜旺研究员研制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LDT3-A株)[(2011)新兽药证字51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2018)新兽药证字44号]”以及由我们团队研制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 Sota株+QXL87株)[(2018)新兽药证字24号]”,为国内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新的产品。
“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方面,我们的团队通过监测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支)QX型毒株已经取代马萨诸塞型毒株成为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优势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