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引导和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空间,加快构建动态开放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015年7月17至21日,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左二)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练乡粮食储备库、百马村富硒稻生产示范基地等地考察调研粮食生产、收储、供应、加工和信息化建设等情况。
国家粮食局10月9日发布通知,要求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通知显示,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储粮分支机构要在10月中旬到11月底期间联合组织一次秋粮收购和安全储粮、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
当前,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和落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收储供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严重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6月已经联合发布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下称《规划》)。这也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称,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粮食消费更加科学合理,形成全社会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大,每年粮食损失超3500万吨
力争年减少粮食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
《规划》指出,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供需形势的变化,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又日益突出,国家粮食供应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粮食收储设施能力严重不足。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相对于3.98亿吨的商品粮数量,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粮食主产区中的东北地区尤为严重。《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09-2020年)》确定的原建设规模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基层粮食收储设施陈旧老化严重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安全生产隐患很大。
二是粮食物流通道不畅。随着粮食生产继续向主产区集中,主销区和西部地区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北粮南运”格局更加凸显。2014年全国有1.65亿吨粮食跨省运输,原粮跨省散运比例约25%,以包粮运输为主。特别是铁路散粮车因回空问题而尚未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东北粮食入关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能力不足。
三是粮食应急供应能力薄弱。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应急保供任务艰巨。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完善,配送效率低,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应灾应急供应能力尤其薄弱。
四是粮食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粮油质量安全指标快速检验能力不足,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粮食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造成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五是粮情监测预警滞后。现有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整统一规范的信息监测平台和科学灵敏的预警预测功能。粮情信息采集不全面、时效性差,采集手段落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数据挖掘不深入,信息反馈不灵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未建立,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粮食库存监管效率低,成本高。
六是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条件差、设施简陋等,农户储粮损失比例约8%左右。加上粮食仓储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3500万吨。餐饮消费环节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规划》确定“粮安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方面,目的是彻底改善粮食仓储、应急等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粮安工程”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线”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5年至2020年。
为完成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规划》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应急建设期(2015年),重点解决仓储设施不足等紧迫问题,核心是主产区仓容建设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二是整体推进期(2016~2017年),全面推进粮食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粮安工程”建设任务。其中,2015年底前完成集中新建仓容1000亿斤任务,实现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户数达到1000万户;到2017年完成全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粮以及完成其它相应指标。
新常态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大力引导和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五大特征。”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日前发表在《求是》杂志的文章中称,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新特征。
粮食生产发展的硬约束与粮食消费刚性增长并存。据调查统计,2008年至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14.8%,而粮食消费量增长18.8%,预计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在1.4万亿斤左右。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并重。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这种两头挤压的状况,使得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
保障粮食数量安全与保障质量安全并进。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局部地区存在粮食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超标现象,粮食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同步推进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
合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防止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并举。近年来,全球粮食连获丰收,供求比较宽松,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4/2015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5.54亿吨、消费量为25.04亿吨,期末库存将达6.45亿吨,为15年来最高水平。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这虽然有利于我国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但也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如何有效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新常态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厉行爱粮节粮与减少产后损失并行。当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由于粮食产后烘干机械化水平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造成粮食损耗和霉变,每年损失达400亿斤以上;露天储粮、危仓老库储粮和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达150亿斤以上;低水平粗放加工和过度加工损失口粮资源150亿斤左右。粮食消费环节浪费现象更是惊人。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就是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实现无地“增产”,这是今后我国解决粮食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最现实可行、最经济合理的途径。
9月25日,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图右)带队赴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调研,就推动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油全产业链发展和粮食企业“走出去”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图左)一起参加了调研座谈活动。
任正晓认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流通是重要环节,担负着重大责任。要加快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大力实施主食产业化和“放心粮油”工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实施粮食企业“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市场规则和粮食标准的制定,继续运用和深化APEC粮食安全部长级会议以及APEC粮食安全伙伴关系机制的成果,增强我国在国际粮食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力引导和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空间,加快构建动态开放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任正晓在文章中强调说“把节粮减损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帮助农户实现减损增收;二是在粮食仓储企业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新设备,降低粮食储藏损失率;三是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浪费和营养流失,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四是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存“四散”物流,降低粮食运输损耗率。此外,要加强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教育,开展“节约一粒粮”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不同饲料占比,中国与全球有差异
2014年全球饲料市场来看,饲料产量呈小幅增长,其中水产、猪料相比2013年所有增长,其余表现大致持平。分地区来看,亚洲地区继续为饲料产量第一。按国家来看,尽管中国饲料产量出现4%的下降,但是仍旧位列全球饲料产量第一。
2014年全球饲料产量为9.8亿吨,相比2013年大致增长了2%。而今年饲料产量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仍旧是亚洲为首。
不同品种饲料占比来看,2014年家禽饲料产量为43900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46%,为第一大饲料品种(这与我国猪料占比第一的情况不同);其次是猪饲料,占全球饲料产量的27%,2014年饲料产量为25600万吨;再次是反刍饲料,占21%,2014年饲料产量为19600万吨;水产、反刍饲料占比分别为4%、2%,2014年饲料产量为4100万吨、2200万吨。
就增长情况来看,相比2013年,猪饲料出现1%的增长,水产饲料也有1.8%的增长,家禽、反刍饲料产量相比去年大致持平。
就今年的情况来看,饲料产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国家依旧保持不变:中国、 美国、 巴西、 墨西哥、 印度、 西班牙、 俄罗斯、 日本、 德国和法国。其中,2014年中国饲料产量18300万吨,相比2013年有4%的降幅。其次,美国17300万吨,巴西6600万吨。
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日前透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饲料总产量1.97亿吨,比2013年增长2%。其中,配合饲料1.69亿吨,同比增长3.8%;浓缩饲料2151万吨,同比下降10%;添加剂预混合饲料641万吨,同比增长1.1%。猪饲料产量8616万吨,同比增长2.4%;家禽饲料7935万吨(其中,蛋禽饲料产量2902万吨,同比下降4.4%;肉禽饲料产量5033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饲料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2.1%;反刍动物饲料产量876万吨,同比增长10.2%;其他饲料产量397万吨,同比增长37.8%。饲料新法规实施,饲料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2014年,全国9省区饲料产量过千万吨,占全国饲料63%,包括广东、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湖南、四川、广西和江苏,江苏是今年的新成员。2014年,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31个,比2013年增加6个;产量10352万吨,占全国的52%,比2013年增长4%。
受养殖调整影响,今年一季度饲料总产量以及配合、浓缩、预混合饲料产量均同比下降4%、3.2%、9.2%和4.3%。
饲料行业新常态:从数量到质量,从分散到集中。王俊勋称,饲料行业要适应新常态,首先要创新商业模式,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从创新的角度讲,互联网+表现得比较充分,因为饲料是一个服务型的,服务于整个养殖业,包括金融概念的引进、以及其他技术服务的引进。其次,规模化的形势将体现得更加充分;第三,产业链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第四,生物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
通常饲料浪费需低于5%,但这一数值在一些农场高达20%~30%
减少饲料损耗,提高蓄禽养殖盈利能力的最好途径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80%,是猪场最主要的开支。饲料费用是养鸡生产费用的主要支出,约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一般情况饲料浪费的数量是饲料消耗总量的5%—10%。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浪费,一年省下来的饲料费用相当可观。饲料浪费一般可分为直接浪费和间接浪费两种。
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浪费,一年省下来的饲料费用相当可观。
如何减少饲料损耗?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饲料浪费率超过5%就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仍有许多的农场上有20%~30%的饲料遭到浪费。事实上,从配方设计、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等很多环节均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损耗。减少猪场的饲料浪费,可从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两方面着手,查找原因,寻找漏洞。在此仅以显性饲料浪费为例做一简单叙述。
·饲喂过程中的浪费。料槽设计不合理,猪在拱掘时会直接造成饲料损失;猪的采食受到干扰时或是在猪离开饲槽时饲料从猪的嘴中漏出就会造成浪费。据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通常的生长肥育猪场所用的全部饲料中有10%~15%完全没有被猪吃下,而是由饲槽中或猪的嘴中漏到地面上,或是由粪便中排出。虽然有些猪场记录的饲料浪费率很低,仅为4%,但实际上猪场中猪嘴旁边的饲料损耗率可高达饲料总供应量的30%,这部分损失往往是无法计入饲料损耗的。
·贮存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猪场购入的饲料,都需要贮存一定的时间,贮存过程中可能会因发霉变质或长期存放失效等造成浪费。比较常见的比如离墙面太近,直接放到没有经过防潮处理地面上,仓库漏雨、渗水等都会引起饲料发霉变质。
·虫蛀、鼠害造成的饲料损失。夏天饲料贮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虫蛀现象,如玉米就很容易生虫,虫蛀的饲料营养价值会降低,饲料也容易霉变。此外,鼠害也是引起饲料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个万头猪场,若晚上经常看到老鼠,表明可能存在1000只老鼠。1只老鼠1年可消耗饲料11.4kg,1000只老鼠1年则会引起11.4t的饲料浪费,被鼠尿、屎等污染的饲料量更大,这个损失是令人震惊的。
对于以上,需要分别采取下面三种对策:
·正确的饲槽管理。饲槽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生长期猪的体宽与饲料槽尺寸之间的关系,设计最佳的落料出口,饲料槽必须让猪只容易接近,能够有正常的采食行为,料槽的空间、深度和高度相协调,正确地调整饲槽中饲料的流量,过量的饲料无法刺激采食,并且会因猪只拱掘撒漏而造成损失,做好猪群三点定位,避免猪到料槽排泄而造成的饲料污染。如果饲槽内饲料有发生变质,要及时清理,以避免猪只采食量下降,危害猪群健康。此外,料槽底部加拣料盘是避免饲料散落到漏缝地面之下而浪费的有效方法。
·做好贮存运输管理。注意运输储存环节中的问题,防止雨淋,暴晒,防止霉菌的污染,原料库和成品库要干燥通风,地面有隔潮设施,四角留空,墙边要留出至少250px以上的距离,切忌乱堆乱放。饲料或饲料原料存贮时间不宜过长,存贮量不宜过大;饲料的使用要遵循先进先出,出旧储新的原则。
·做好防鼠防鸟管理。饲料生产车间、仓储间及猪舍的基础设施建筑,要设置防鼠设施,并与专业的防鼠机构合作,减少老鼠的数量,仓库和猪舍要安装防鸟网,防止麻雀等鸟类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