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进入玉米收割高潮,新玉米开始批量上市。笔者调研发现,受临储政策改革影响,今年哈尔滨地区玉米开秤价格大幅下降,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措施提振,媒体多方报道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不低于7角钱,但从市场反应看,玉米收购市场仍较去年冷清,农民卖粮意愿不强。
与往年相比,粮食经纪人多数收购比较谨慎,玉米购销模式基本是“快进快出”,即收购一批,用小型烘干塔烘干后立即销售,不敢囤积。主要表现在:一是收购量较小。
尚志市一名经纪人说,2015年一天能收300吨玉米棒,今年一天收30~40吨玉米棒,还得下乡收购。主要是由于农民嫌价格低,不愿出售。
在玉米种植大县宾县的一些收粮点,能零星看到农民交售玉米棒,这些玉米基本上都是销往吉林。二是价格压得很低。粮食经纪人现在收玉米棒价格普遍较低,在每斤0.35~0.4元,个别地区甚至在0.29~0.36元,折合成干粮普遍低于0.7元。地方粮库仓容准备充足,受资金限制,加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收购活动谨慎,至今没有收购玉米。
建议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信贷调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使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在适当时机收购玉米,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玉米必须借助烘干塔烘干,或者通过科学储粮仓、“上楼子”、“上架子”等方式保存,否则会发生霉变。以往玉米购销基本上“一季生产、集中上市”,由于国家临储收购,农民只需卖给粮库或者经纪人,很少考虑烘干保管问题。
由于国家政策转变,农户对粮食保管多年形成的习惯依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在科学储粮方面,虽然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农民的科学储粮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户都能搭建架子等简易储粮设施保管玉米,例如宾县90%的农户能够做到把玉米上架子。但是,总体看,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地趴粮”仍然存在,特别是部分种粮大户由于场地、资金、人工等限制,“地趴粮”现象较为严峻,如五常八家子乡靠山村种粮大户杨秀岩1300垧玉米(1.4万吨),全是“地趴粮”。
因此,在玉米购销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引导农民保管好玉米,在市场价格达到农民心理价位的时候出售玉米,不因玉米保管不到位使得减收更多,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粮食部门要认真宣传国家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玉米市场的变化,适应由过去集中销售玉米改变为长期销售玉米的习惯。
要引导农民做好庭院科学储粮,多途径开展“科学储粮,提质增收”宣传工作,让农民掌握自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