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乌冲突,战火纷飞,令全球粮食市场动荡不安,加上国内新冠疫情卷土重来,阻碍供应链畅通。3月以来国内以豆粕、玉米为首的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价格曾短暂突破3000元大关。近日,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玉米、豆粕价格虽逐渐回落,但持续震荡,玉米维持在2600-2900元,豆粕也在4500-4800元之间,上下起伏。
2021年我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接近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的大部分都作为饲料粮进口,进口量接近或超过千万吨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大麦和小麦四个品种。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产大豆仅为1640万吨,进口大豆为9651.8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85%以上。
这些进口大豆中,90%以上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此外,2021年由于玉米收益的改善,大豆相较于玉米来说,收益相对较低,农民更多的选择种植玉米,使玉米的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这又迫使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2020年下降了15%,仅为8400千公顷,大豆的产量也随之下降到1640万吨较2020年下降了16.33%。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对肉、蛋、奶、水产品、豆制品及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的提高,大豆需求节节攀升,2020年中国大豆需求量达11985.2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339.3万吨,同比增长12.5%,2021年需求量虽呈现小幅下滑,但也高达11125.7万吨。
大豆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是压榨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压榨消费为9949.83万吨,占比85.34%;食用消费为1460.07万吨,占比12.52%;种用和其他消费249.56万吨,占比2.14%。从消费量来看,根据《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1996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1547.70万吨,而2021年消费量为1.17亿吨,增长约6.53倍,年均增长8.26%。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约为4.5亿吨,按照豆粕用量在饲料中占15.3%计算,需要近9000万吨大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肉类产量为8887万吨,较1996年增加4303万吨,人均肉类消费量约60公斤/年;禽蛋产量为3409万吨,较1996年增加1444万吨,人均蛋类消费量为13.20公斤,大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刚性需求。
结果就是
?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累计达39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更是继续飙涨,达到53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5.4%,相当于每天耗费超9亿元人民币;
?2022年截至第一季度,已进口大豆2028万吨,总值123.46亿美元。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判,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将增加到573.87亿美元,约合3656亿元人民币,将跨入每天耗费超10亿元的新高度。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国内的豆粕供应量在国家放储和进口到港量增加的条件下逐步增加。官方4月份将进行大豆密集拍卖工作,4月1日及7日已经拍卖了各50万吨国储进口大豆,4月8日中储粮网将拍卖21325吨国产大豆,4月12日中储粮网将继续拍卖24163吨国产大豆,大豆如此密集的投放市场,短期内有效的压低了大豆价格。另据相关统计显示,4月份进口大豆有望到港800万吨。截至4月1日,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为216.9万吨,周环比增加54.92万吨,增幅为33.91%;豆粕库存为30.88万吨,周环比增加1.41万吨,增幅为4.78%,这都将有效缓解当前大豆供需紧张态势。
2022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相较以往,当下的背景更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而作为饲料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大豆更是如此。产需缺口的持续扩大,让家禽养殖企业不堪重负,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震荡,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养殖户来说,犹如晴空霹雳,养殖户面临亏损的压力难以缓解,而饲料成本的支出也将持续增加。
在变化莫测的当下,企业如何缓解供应链风险,采用何种策略和管控模式来规避风险,又该如何寻求低成本的日粮替代方案。为此,《国际家禽》杂志主办“破局——家禽饲料的成本危机”在线会议,聚焦全球大豆主产地的供需关系,从国内市场需求出发,探寻潜在供应链以及日粮的低成本替代解决方案。